促进群众更好健身 凝聚体育向上力量
今年1月1日起,按照相关规定,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在北京被全面禁止。随着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被“清退”,不少老年人重新选择步行或骑行方式出行,间接增加了老年人日常运动的时间。
如今,随着出行方式的便利化,不少人习惯开车、坐车出行,步行、骑行对于很多人已成为“过去时”。虽然出行时间缩短了,但也因长期开车、坐车而减少了运动时间。久而久之缺乏锻炼不仅身材走样,精神状态也变差。倘若能根据实际情况,减少开车、坐车时间,选择步行、骑行上下班,或是不坐电梯而是选择走楼梯上下楼,同样可以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。
促进大众随时随地健身,除传递健身理念、号召大家主动健身,还要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及健身组织。走出家门就有健身场地,随时可以加入喜欢的健身组织,对于大众来说既期待又迫切。当前,各地正在加紧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及健身组织,“十五分钟健身圈”甚至是“十分钟健身圈”正逐渐增多。以北京为例,“十三五”期间以来,北京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人口比例达到50.18%,北京市级体育社会组织由94个增长到126个,区级体育社会组织由342个增长到514个,备案的全民健身团队由7893个大幅增长到11928个,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量由3.9个增长到5.8个。截至2022年底,北京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.7万名,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.13名;至2023年底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9平方米以上。一系列数字背后,是北京持续做好全民健身相关工作的具体体现。
除专用的健身场地设施外,城市中的骑行道、健身步道等集健身、通勤、旅游于一体的“体育+”或“+体育”设施,应进一步被重视起来。同样在北京,自2019年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运行至今,累计骑行量超866万人次,日常通勤、周末健身,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成为很多人出行、健身的新选择。与此同时,在北京更多集骑行、步行于一体的城市绿道、慢行路等正在建设中。未来,“通勤+健身”将成为大众健身又一新选择。
此外,挖掘存量同样是促进大众健身的重点。不仅要进一步释放体育资源,推动相关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,也要加大校园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。长期以来,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健身场地设施开放问题,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,各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,但距离群众的预期还有一定差距。如今,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,以及体育强国的建设,各地纷纷使出实招,以浙江省为例,《杭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提出,当地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要100%向社会开放。同时,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》,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,破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问题。
促进群众随时随地健身,要坚持新发展理念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让体育的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,凝聚体育的向上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