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运会推动群众赛事提质升级——群众赛事玩出“科技感”
“太刺激了!这个三层重力门设计太考验技术了!”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航模预赛现场,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与欢呼声中,一架架造型各异的航模飞机上演着精彩的空中“舞蹈”。
这场为期6天、涵盖六大比赛项目的群众赛事,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、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、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,北川羌族自治县负责协调配合,国际级与国家级裁判员团队进行专业执裁,凭借高度专业化的组织与服务,收获了参赛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比赛中,遥控手抛滑翔机、汽油机模型绕标飞机、无人机竞速等赛事各有看点。无人机竞速赛道设计别具匠心,巧妙融入北川羌族特色的“羊角花”元素,不仅增添了视觉美感,更提升了比赛难度。北京队的选手成果顺利晋级决赛,他兴奋地分享:“赛场氛围超燃!重力门这些障碍特别有挑战性,科技感十足,还融入了当地文化特色,比赛氛围环境和体验感都非常棒。”
航模运动向来是科技与竞技的完美融合。项目裁判长钱同晨介绍:“选手们使用的滑翔机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、控制系统和通信技术,现代科技材料与设计理念的运用,让航模在空中的性能、精准性和稳定性大幅提升,比赛不仅比飞行技巧,更是科技应用能力的较量。” 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,预赛创新采用无人机协助执裁,从俯视视角全方位记录比赛过程,让每一个动作、每一次穿越都清晰可查,大大提高了判罚的客观性与准确性。
赛事组织的专业性,从筹备阶段便可见一斑。组委会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提前三个月启动筹备工作,制定了涵盖交通、医疗、天气、安保等领域的保障方案,还对志愿者进行专项培训,就是为了给参赛者提供‘一对一’的贴心服务。”上海选手汤继灵展示着手机里的赛事手册,赞叹道:“从报名到检录,每个环节都有详细指引,连天气应急预案都考虑得这么周全,让我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。”
无论是赛前的细致筹备,赛中的贴心服务,还是公正严谨的裁判工作,都让参赛者感受到了专业赛事的魅力。“专业的赛事组织,让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看到了自己的潜力,也更有动力坚持这项运动。”选手张强说。
第十五届全运会航模预赛用专业与匠心,让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,有机会站上专业舞台,感受竞技体育的无限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