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感体商融合引全省场馆观摩 宜昌等多地明确将借鉴推广(湖北)

7月24日,湖北省2025年体育场馆“夜炼・夜训・夜赛”促消费活动现场观摩在孝感市体育中心举行。省体育局、孝感市文旅局有关人员,全省各试点场馆主要负责人齐聚于此,通过实地走访与互动交流,探寻体育场馆激活夜经济的有效路径。孝感体育中心“大众健身+体育赛事+商业消费”的自然融合模式成为焦点,宜昌东辰体育公园等场馆负责人明确表示将借鉴推广。

前来孝感体育中心锻炼休闲的市民接踵而至。

夜幕下的体育中心:运动与消费共生共荣

19时的孝感体育中心,灯光如昼,活力涌动。篮球长廊上,市民组队进行友谊赛,场边新增的休息驿站里,刚下场的球员正就着灯光翻看“韵动市集”导览图。健身舞蹈广场上,太极拳爱好者伴着音乐舒展肢体,不远处的“运动打卡点”前,几位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分享。羽毛球馆内,教练带领学员开展夜间训练,家长们则在隔壁体育用品区挑选装备,不时向商户咨询“报班赠装备”的优惠细节。

最热闹的当属“韵动市集”,52个摊位沿体育馆周边有序排布,体育用品展销区的运动装备、文化非遗区的孝感雕花剪纸、旅游商品区的本地特产、运动补能区的特色小吃各有客群。刚买了非遗剪纸的武汉体育中心负责人说:“孝感把‘夜炼’的人流变成了‘夜消费’的客流,关键在场景自然衔接 —— 打球累了能逛市集,逛饿了有美食,这种‘不刻意’的融合,反而让消费意愿更强。”

夜幕下的“韵动市集”。

公益电影放映区的光影里,不少家庭铺着垫子观影。主舞台上,民间文艺展演正吸引观众驻足……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“运动不停、消费不止”的夜间生态。数据显示,孝感体育中心活动开展以来,日均接待量增长60%,周边餐饮、零售消费提升近70%。

观摩者心声:好模式可复制、能推广

“我们公园有大片草坪和健身步道,但一直没解决‘健身人群看完风景就走’的问题。孝感的‘夜炼 + 市集’给了我们启发。”宜昌东辰体育公园负责人姜应辰在运动补能区驻足良久,他指着本地小吃摊位说,“回去后打算结合宜昌柑橘特产,先在健身步道旁设‘运动补给站’,再逐步引入文创、体育用品摊位,让市民健身后愿意多停留1小时。”

这种“可复制”的感受,在观摩者中形成共识。襄阳体育运动中心负责人注意到,孝感市集里10个体育用品摊位中有8个联动了培训课程,“我们有武术、舞蹈培训基础,完全可以照搬‘培训咨询 + 装备销售’模式,把学员家长转化为消费客群。”

来自全省各地体育场馆的相关负责人正在观摩孝感体育中心场馆。

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观摩的核心是找规律、学方法。孝感的经验证明,体育场馆促消费不是硬加商业,而是用场景串联需求。下一步我们将梳理各地可借鉴的做法,推动形成一地一特色的体育夜经济模式。

夜幕渐深,孝感体育中心的篮球声、市集叫卖声、观影笑声仍在延续。这场观摩活动,不仅让“体商融合”的孝感经验被更多人看见,更埋下了全省体育夜经济提质升级的种子,我们期待“夜炼・夜训・夜赛”在各地开出各具特色的花,让体育消费真正成为拉动夜经济的强引擎。